本篇目录:
- 1、肾炎患者尿常规表现
- 2、蛋白质高怎么回事
- 3、肾病该怎么检查
- 4、怎么判断自己得了肾炎
- 5、尿蛋白十是怎么回事
- 6、尿蛋白0.15g(+-)
肾炎患者尿常规表现
1、肾炎化验尿指标会出现尿常规的异常表现,主要是尿隐血、尿蛋白或者尿中出现红细胞,一般会出现其中1-2项甚至3项都异常,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蛋白尿。长期蛋白尿不加控制会引起肾功能异常,可以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如贝那普利、缬沙坦等降尿蛋白治疗,但是目前还没有中药、中成药能够肯定的降低蛋白。
2、在肾炎患者的尿常规中,最常出现的是尿潜血、尿红细胞或者尿蛋白阳性,有可能是一种,也有可能是两种甚至三种。有些肾炎的病人,尿常规中还会出现管型,比如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蜡样管型等。在间质性肾炎的患者中,还有可能出现尿糖和尿白细胞。
3、肾炎患者尿常规中,常见的表现为尿蛋白阳性,镜下红细胞每高倍镜视野大于3个。如果肾损伤以肾小管、肾间质为主,还会出现尿比重降低,一般低于010,尿液葡萄糖阳性。肾炎较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各种病理管型,部分比较轻微的肾炎患者,尿常规中可能没有任何异常,需要做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确诊。
4、急性肾炎的患者尿常规会表现异常,具体会出现血尿和蛋白尿为主,同时还可能伴有白细胞以及上皮细胞,有的患者会出现管型,有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等等。作为急性肾炎,发病急骤,除了尿常规表现异常之外,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比如水肿、高血压以及年老的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
5、肾炎患者尿最常见特点是尿隐血阳性,即在尿中可看到红细胞及尿蛋白,但所有肾炎患者均存在尿隐血阳性和尿中红细胞。部分患者新鲜尿液中除可以看到红细胞外,还可以看到透明管型、颗粒管型或红细胞管型。
6、肾炎患者尿常规里的表现主要是两方面异常,即有尿蛋白、尿里有潜血。通常情况下,最常见的是尿蛋白+~++,尿潜血++或者是+++,这是慢性肾炎尿检里最常见的表现。这种情况多数患者是偶然发现的,并非有临床表现。
蛋白质高怎么回事
或由免疫功能紊乱引起。体内蛋白水平不仅要关注蛋白水平高的问题,还要关注低蛋白血症的问题,因为机体如果存在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其他慢性代谢不良的疾病,以及营养摄入不足时,就会出现蛋白水平偏低,这种蛋白水平偏低的状态对机体的生命活动以及基本代谢会带来一定影响。
蛋白质高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的升高主要是因为剧烈运动或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透支,从而引起蛋白质升高。病理性原因可能是由于肝脏合成蛋白质出现异常导致,通常可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等。病理性的蛋白质升高,可能会导致水肿以及高脂血症的出现。
尿检蛋白质高,就是尿蛋白含量阳性,这种情况是肾小球的滤过率高导致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肾小管、肾小球有炎症,也可能是肾盂黏膜有炎症,出现蛋白尿。
肾病该怎么检查
对于肾脏疾病的检查,可以通过检查尿液、抽血化验以及肾脏影像学这三个方面检查。检查尿常规、肌酐、尿素、肾脏彩超,可以明确有没有肾脏疾病,如果这些检查都是正常的,可以排除肾脏疾病。
肾病早期通过以下检查可以确诊:尿常规,通过观察尿常规中蛋白尿、血尿、糖尿及尿比重的情况,观察是否有早期肾病。肾功能,肾功能检查可以反应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如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双肾超声,双肾彩超,尤其是双肾动脉彩超,可以观察肾动脉血管是否有狭窄,肾脏大小,皮髄质的厚度等等。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肾病的基础方法。通过检查尿液中的成分,如蛋白质、糖、红细胞等,可以初步判断肾脏功能是否异常。例如,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肾功能相关的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等。
怀疑有肾病,通常会做尿常规、抽血查肾功能,以及肾脏的超声,这三项检查,具体如下:如果一个人怀疑有肾病,会首先选择去做尿常规,看看尿中有没有红细胞、蛋白,另外看尿中有没有管型,以及尿的比重如何,这样来初步进行判断。
肾病是通过检查血、尿、双肾超声,必要时行肾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血,可以通过查血常规、血的病毒筛查,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免疫学检查如ENA多肽、ANCA、肿瘤筛查等等。可以化验尿中蛋白、潜血、尿比重、尿糖的情况。
怎么判断自己得了肾炎
1、肾炎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当患者具有典型的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尿常规,通过尿常规可以初步观察尿蛋白,潜血白细胞,管型,细菌,酸碱度,比重等情况,还可以测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通过病史、查体以及化验检查,综合判断是否有肾炎。临床上肾炎可以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等,急性肾小球肾炎指急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询问病人的病史可能有链球菌的皮肤或者咽部感染史,2-3周后出现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损害表现。
3、肾炎无法通过症状进行确诊,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才能确诊。肾炎患者可能会有尿中泡沫增多、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但是还有很多肾炎患者发病非常隐匿,没有任何症状,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才能确诊,所以无法自己判断是否有肾炎。
4、肾炎自我判断,具体如下:小便泡沫:一般肾炎表现小便性状改变会有泡沫,而且泡沫一般浮在表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易消散。
5、肾炎和尿道炎,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常见情况如下:临床症状: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可以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甚至是血肌酐与尿素氮升高等。
6、小便颜色加深,甚至出现洗肉水样的小便,这时高度警惕肾脏出现问题。如果患者出现脚肿、纳差、恶心、贫血、小便特别少,这时也要警惕肾脏出现问题,但最直观的表现还是小便的异常。建议每年做小便筛查,通过尿常规还是可以发现早期肾脏损害,此后还可以再查血肾功能、肌酐情况,或者每年再做泌尿系超声。
尿蛋白十是怎么回事
1、尿蛋白是指肾脏功能异常或者泌尿道疾病导致的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加。而尿蛋白十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之一,表示尿液中蛋白含量高达10克/24小时,说明肾功能严重受损。尿蛋白十的出现通常是肾病晚期的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2、尿蛋白一个十是一种常见的尿液异常,其主要原因可能与肾脏疾病、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尿蛋白一个十虽然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这些疾病,但如果出现了这个异常,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来判断病因,并采取对应的措施。
3、正常人尿常规中尿蛋白应该是阴性的,如果出现尿蛋白(+),应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排除检验误差或喝水较少尿液浓缩导致的假性尿蛋白升高。其次需要排除发烧、感冒、剧烈运动、寒冷等情况导致的一过性生理性蛋白尿。
尿蛋白0.15g(+-)
正常人的尿液中存在一定量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含量最多不超过150mg/24h。如果超过150mg/24h,说明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如果查体发现尿常规中蛋白出现(+-),而且定量是0.15g,也就是150mg的时候说明肾脏可能有问题,也可能没有问题。
尿蛋白+-,提示尿中出现了少量蛋白质,一般来说都不严重,往往见于肾脏疾病的早期或者肾脏的轻微病变。正常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该小于0.15g,当尿中出现有蛋白质,就提示出现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或者出现肾小管肾间质的疾病。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高血压肾损害、IgA肾病等。
正常情况下尿常规的检查蛋白阴性,如果尿常规的检查蛋白是0.15g/L,提示有蛋白尿存在。除了要复查尿常规,还需要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查。检查尿常规的时候,需要留取清洁中段尿,女性要避开月经期。如果多次查尿常规,出现蛋白0.15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需要寻找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尿微量白蛋白0.15g/l的出现可能提示存在低蛋白血症,需要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造成微量蛋白过量的具体原因可能包括:体位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和肾小球性蛋白尿。其中,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但需要排除病理性因素,才能确认其生理性质。组织性蛋白尿则是在肾脏内部分泌蛋白质。
尿蛋白检查时出现结果(+-)0.15g/L,是指尿液中存在有非常微量的蛋白,建议进一步行尿蛋白定量检测。它可能是一种生理性的状况,也可能是一种疾病的状况,需要进行动态的复查,或者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微量尿蛋白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如肾小球疾病。虽然0.15g/L的尿蛋白量看起来不高,但仍需密切关注。如果在后续的复查中发现尿蛋白量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和控制尿蛋白的出现也有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尿蛋白谱解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